儿童出现腹痛、呕吐、发热可能由急性胃肠炎、食物中毒、肠系膜淋巴结炎、阑尾炎等原因引起,可通过补液、对症用药、饮食调整、就医检查等方式处理。
病毒或细菌感染导致胃肠黏膜炎症,表现为阵发性脐周痛、频繁呕吐伴低热。建议家长给予口服补液盐预防脱水,发热超过38.5℃可遵医嘱使用布洛芬混悬液、对乙酰氨基酚滴剂,呕吐严重时可用蒙脱石散保护胃肠黏膜。
进食变质食物后2-6小时突发绞痛与喷射性呕吐,可能伴随腹泻。家长需立即停止可疑食物摄入,少量多次喂温水,必要时就医进行洗胃处理,医生可能开具头孢克肟颗粒、益生菌制剂等药物。
上呼吸道感染后链球菌感染波及腹腔淋巴结,表现为右下腹压痛伴呕吐。家长需用温毛巾热敷腹部缓解疼痛,需就医进行血常规检查,确诊后医生可能开具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干混悬剂、蒲地蓝消炎口服液。
转移性右下腹痛伴持续发热、呕吐,按压麦氏点疼痛加剧。家长禁止自行使用止痛药,须立即送医进行超声检查,确诊后需急诊阑尾切除术,术后需静脉注射头孢曲松钠等抗生素。
发病期间家长应记录呕吐物性状与排便情况,准备清淡流质饮食如米汤、藕粉,体温超过39℃或出现嗜睡、尿量减少等脱水表现时需紧急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