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穿刺后出现回血良好但局部鼓包的现象,可能与穿刺技术、血管条件、按压方式、凝血功能等因素有关,需根据具体原因采取针对性处理。
针尖斜面未完全进入血管或穿透血管后壁,导致药液渗入皮下组织。调整进针角度后重新穿刺,局部可冷敷减轻肿胀。
老年或长期输液患者血管弹性差,易发生渗漏。选择弹性较好的血管穿刺,鼓包处可用硫酸镁湿敷促进吸收。
拔针后按压时间不足或力度不均,血液从针眼渗出形成血肿。拔针后需持续按压5分钟以上,避免揉搓穿刺点。
血小板减少或服用抗凝药物者易出现皮下血肿。检查凝血功能,必要时遵医嘱使用氨甲环酸、维生素K1等药物改善凝血。
出现鼓包后24小时内冷敷,24小时后热敷促进吸收,避免穿刺侧肢体剧烈活动,若肿胀持续加重需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