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月子期间便秘可能由激素水平变化、膳食纤维摄入不足、活动量减少、盆底肌功能未恢复等原因引起,可通过调整饮食、适度运动、药物治疗、盆底康复等方式缓解。
产后孕激素水平下降缓慢可能抑制肠蠕动,建议增加温开水摄入量,必要时遵医嘱使用乳果糖口服溶液、小麦纤维素颗粒、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等药物调节。
月子期高蛋白饮食易缺乏膳食纤维,每日应保证300克绿叶蔬菜和200克水果摄入,可配合使用聚乙二醇4000散、麻仁软胶囊、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等缓泻剂。
长期卧床会减弱肠道动力,产后24小时后可进行翻身、抬腿等床上活动,3天后逐渐下床行走,若症状持续需排除肠梗阻可能。
分娩可能造成盆底肌松弛影响排便反射,产后42天应进行盆底肌评估,通过凯格尔运动或生物反馈治疗改善,合并痔疮时可短期使用复方角菜酸酯栓。
月子期间建议每日饮用2000毫升温水,适当食用火龙果、西梅等促排便食物,避免用力排便导致盆底器官脱垂,持续3天未缓解需就医排除器质性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