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体湿气重的判断方法主要有观察舌苔、分析排便状态、评估体感症状、检查皮肤表现。
舌苔厚腻发白或发黄是典型湿气重表现,可能伴随齿痕舌。建议避免生冷食物,可遵医嘱服用参苓白术散、藿香正气胶囊、平胃散等健脾化湿药物。
大便黏滞不成形、易粘马桶提示胃肠湿浊。需减少高脂高糖饮食,湿热型可选用葛根芩连片,寒湿型适用附子理中丸,脾虚型建议补脾益肠丸。
头重如裹、四肢困倦、午后低热属湿阻气机。可进行艾灸祛湿,药物选择包括二妙丸、三仁汤、羌活胜湿汤等化湿通络方剂。
反复湿疹、油性痤疮、下肢水肿反映湿邪外泛。需保持皮肤干燥,湿热型可用清热祛湿颗粒,寒湿型适用五苓散,外洗可选苦参汤。
日常可食用薏米、赤小豆、山药、冬瓜等利湿食材,适度运动排汗,避免久处潮湿环境,症状持续需中医辨证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