痔疮手术后大便出血多数属于正常现象,通常由术后创面渗血、排便摩擦刺激、局部感染或凝血功能异常等因素引起,出血量少且逐渐减少时可观察,持续大量出血需及时就医。
手术切除痔核后创面未完全愈合,排便时粪便摩擦可能导致毛细血管渗血,表现为便纸带血或滴血,一般术后1周内逐渐减轻。
干硬粪便通过肛门时刮擦手术创面,可能引发表面出血,保持大便软化可减少出血,建议多饮水并服用乳果糖等缓泻剂。
创面继发细菌感染可能导致炎性出血,常伴有肛门灼痛和分泌物,需使用高锰酸钾坐浴,必要时口服头孢克洛等抗生素。
患者原有血小板减少或服用抗凝药物时,术后出血风险增加,需监测凝血功能并调整用药,严重者需电凝止血或缝合处理。
术后应保持肛门清洁,每日温水坐浴2次,饮食选择芹菜、火龙果等高纤维食物,避免久蹲用力排便,若出血伴随发热或头晕需急诊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