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皮上起疙瘩可能由麦粒肿、霰粒肿、过敏反应、病毒感染等原因引起,可通过热敷、药物治疗、手术引流等方式缓解。
睫毛毛囊或睑板腺细菌感染导致红肿硬结,表现为局部压痛和黄色脓点。早期可每日热敷3-4次,化脓后需眼科医生切开排脓,常用药物包括左氧氟沙星滴眼液、红霉素眼膏、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眼膏。
睑板腺出口阻塞形成无痛性囊肿,可能继发感染。小囊肿可通过热敷促进吸收,较大囊肿需手术刮除,合并感染时使用加替沙星凝胶、氯霉素滴眼液等抗感染药物。
接触化妆品、粉尘等致敏原引发眼睑水肿伴瘙痒。需立即停用致敏产品,冷敷缓解肿胀,严重时可口服氯雷他定片,局部使用色甘酸钠滴眼液或奥洛他定滴眼液。
单纯疱疹病毒或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簇状水疱伴神经痛。需保持患处干燥,避免抓挠,医生可能开具阿昔洛韦乳膏、更昔洛韦眼用凝胶等抗病毒药物,疼痛明显时可短期服用普瑞巴林胶囊。
避免揉眼并保持眼部清洁,症状持续超过一周或出现视力模糊、发热等情况应及时就医。饮食宜清淡,减少辛辣刺激食物摄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