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虚和阳虚是中医常见的两种体质失衡状态,阴虚主要表现为燥热虚火症状,阳虚则以畏寒怕冷为特征。
1、阴虚症状:
常见五心烦热、夜间盗汗、口干咽燥、舌红少苔,可能与长期熬夜、辛辣饮食等因素有关,需滋阴降火。
2、阳虚症状:
典型表现为四肢不温、精神萎靡、小便清长,多因过度劳累、贪凉饮冷导致,宜温补阳气。
3、阴虚进展期:
可能出现眩晕耳鸣、消瘦颧红、大便干结等症状,需警惕肺结核、甲状腺功能亢进等疾病可能。
4、阳虚终末期:
严重者可出现水肿腹泻、阳痿早泄等,常见于慢性肾病、心力衰竭等器质性疾病。
建议阴虚体质者多食银耳百合,阳虚者可适量食用羊肉生姜,症状持续或加重时需中医辨证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