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湿症状主要表现为畏寒肢冷、关节酸痛、头身困重、舌苔白腻等,可能与外感寒湿、饮食生冷、脾虚湿盛、肾阳虚衰等因素有关。
长期处于潮湿寒冷环境或淋雨涉水导致寒湿侵袭肌表,可表现为鼻塞流清涕、肌肉酸痛。建议避免潮湿环境,艾灸关元穴或大椎穴散寒除湿。
过量食用冰品、冷饮损伤脾胃阳气,常见脘腹胀满、大便溏泄。需忌食生冷,可用生姜红糖水煎煮温服,或遵医嘱使用附子理中丸。
脾胃运化功能减弱导致内湿停滞,多伴食欲不振、肢体浮肿。可能与慢性胃炎、肠易激综合征有关。建议服用参苓白术散,或遵医嘱使用香砂六君丸、平胃散等健脾化湿药物。
肾阳不足无法温化水湿,常见腰膝冷痛、夜尿频多,可能与慢性肾炎、甲状腺功能减退有关。需保暖避寒,可遵医嘱使用金匮肾气丸、右归丸等温补肾阳药物。
日常可适量食用生姜、山药、薏苡仁、红枣等温补食材,避免久居湿地,适度进行八段锦、太极拳等舒缓运动促进阳气升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