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风的中医辨证论治主要分为湿热蕴结型、痰瘀痹阻型、脾虚湿盛型、肝肾阴虚型四种证型,可通过清热利湿、化痰祛瘀、健脾化湿、滋补肝肾等方法治疗。
湿热蕴结型痛风多因饮食肥甘厚味导致湿热内蕴,表现为关节红肿热痛,可选用四妙丸、当归拈痛汤等方剂,配合土茯苓、萆薢等中药。
痰瘀痹阻型痛风常见于病程较长者,关节疼痛固定且夜间加重,方选桃红四物汤合二陈汤,可加用鸡血藤、威灵仙等活血通络药物。
脾虚湿盛型痛风多伴体倦乏力、大便溏薄,治疗以参苓白术散为主,配合薏苡仁、苍术等健脾化湿药,需注意避免生冷食物。
肝肾阴虚型痛风多见于中老年患者,伴腰膝酸软、头晕耳鸣,常用独活寄生汤合六味地黄丸加减,可配伍桑寄生、杜仲等补益肝肾。
痛风患者应避免高嘌呤饮食,急性期减少关节活动,定期监测血尿酸水平,中医治疗需根据证型动态调整方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