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症患者可通过心理支持、生活规律调整、药物辅助、社交活动等方式护理。抑郁症通常由遗传因素、心理压力、神经递质失衡、慢性疾病等原因引起。
家属需耐心倾听患者诉求,避免指责或施压,可陪同进行心理咨询或认知行为治疗。抑郁发作可能与家庭矛盾、工作压力等因素有关,表现为情绪低落、兴趣减退。
帮助患者建立固定作息时间,确保充足睡眠,每日进行适度户外活动。昼夜节律紊乱会加重症状,可尝试光照疗法配合规律三餐。
遵医嘱使用舍曲林、氟西汀、文拉法辛等抗抑郁药,观察用药后反应。神经递质异常可能导致持续悲观,需定期复诊调整剂量。
鼓励参与团体绘画、园艺等低强度社交,避免强制外出。社会功能退缩常伴随自我否定,初期可由家属陪同参加。
护理期间注意移除危险物品,记录情绪变化周期,营养均衡补充富含色氨酸的食物如香蕉、燕麦,症状加重时及时联系主治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