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大泡可能由长期吸烟、慢性阻塞性肺病、肺部感染、遗传性α-1抗胰蛋白酶缺乏等原因引起,可通过戒烟、抗感染治疗、肺减容手术等方式干预。
烟草烟雾损伤肺泡壁弹性纤维,导致肺泡融合形成肺大泡。患者常伴咳嗽、活动后气促,需严格戒烟并配合呼吸康复锻炼。
慢阻肺患者小气道阻塞使肺泡内压增高,可能与炎症介质释放、蛋白酶失衡有关,表现为喘息、桶状胸。需使用布地奈德福莫特罗、噻托溴铵等药物控制。
金黄色葡萄球菌等病原体破坏肺组织后形成气囊腔,常见发热、脓痰症状。需根据药敏结果选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左氧氟沙星等抗生素治疗。
α-1抗胰蛋白酶缺乏导致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酶过度活跃,多发于青年人群。需补充α-1抗胰蛋白酶制剂,严重者需肺移植。
肺大泡患者应避免剧烈运动,保证优质蛋白摄入,定期复查胸部CT评估病情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