贴膏药后出现水泡可能与皮肤过敏、膏药材质刺激、贴敷时间过长或局部感染有关,可通过清洁消毒、外用药物、调整贴敷方式及就医处理等方式缓解。
立即揭除膏药,用生理盐水或温和肥皂水轻柔冲洗患处,避免摩擦水泡。局部可涂抹碘伏消毒,防止继发感染。
小水泡无须刺破,可外涂莫匹罗星软膏预防感染;瘙痒明显时使用氢化可的松乳膏抗炎;较大水泡需就医无菌抽液后敷贴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凝胶。
更换低敏型膏药,贴前清洁皮肤并保持干燥,每次贴敷不超过8小时。过敏体质者可先在小面积皮肤试用2小时观察反应。
若水泡破溃后出现红肿热痛、渗液化脓或伴随发热,可能继发细菌感染,需就医进行创面处理,必要时口服头孢呋辛等抗生素治疗。
恢复期间保持患处透气干燥,避免抓挠,饮食宜清淡少辛辣。反复出现膏药过敏者建议就诊皮肤科排查接触性皮炎等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