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腔积液液性暗区通常小于3毫米属于正常范围,实际测量值会受到生理性积液、子宫内膜周期性变化、炎症反应、肿瘤因素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排卵期或月经前后可能出现少量宫腔积液,暗区通常不超过3毫米,无须特殊处理,定期复查即可。
子宫内膜增生或脱落过程中可能形成暂时性液性暗区,范围多在5毫米内,伴随月经周期会自行消失。
子宫内膜炎可能导致暗区增宽至10毫米以上,常伴有下腹痛、异常分泌物,需进行抗感染治疗,可选用头孢曲松钠、甲硝唑、左氧氟沙星等药物。
子宫内膜癌等疾病可导致暗区超过15毫米,可能伴随不规则出血,需通过病理检查确诊,治疗方法包括手术切除、放化疗等。
发现宫腔积液暗区异常增大时,建议完善妇科检查及超声监测,避免剧烈运动并保持会阴清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