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骨水并非医学术语,民间常指强酸强碱等腐蚀性液体,接触后可导致皮肤黏膜严重灼伤、组织坏死,需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并紧急就医。
浓硫酸、盐酸等强酸接触皮肤后会导致蛋白质变性坏死,表现为剧烈疼痛、创面发黑,须立即用流动清水冲洗15分钟以上,避免使用中和剂。
氢氧化钠、氨水等强碱具有渗透性腐蚀,可深层破坏组织,创面呈滑腻感,冲洗后需用硼酸溶液湿敷,严重者需手术清创。
该酸腐蚀伴氟离子毒性,初期疼痛不明显但会深入骨骼,需用葡萄糖酸钙凝胶中和,可能引发低钙血症需监测电解质。
酚类化合物除腐蚀外还可经皮肤吸收中毒,冲洗后需用聚乙烯二醇溶液清除残留,伴有中枢神经抑制症状需血液净化治疗。
接触腐蚀性液体后禁止涂抹牙膏、酱油等异物,冲洗同时脱去污染衣物,所有化学灼伤患者均需急诊评估损伤深度并预防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