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露有臭味可能由宫腔感染、胎盘胎膜残留、产褥期护理不当、阴道炎等原因引起,需结合具体病因进行抗感染治疗或清宫手术。
产后免疫力下降可能导致细菌上行感染,伴随发热、下腹痛,需使用头孢曲松钠、甲硝唑、阿奇霉素等抗生素治疗。
胎盘胎膜组织滞留宫腔引发腐败,表现为恶露量多伴血块,超声确诊后需行清宫术,术后可服用益母草颗粒促进恢复。
会阴清洁不及时或卫生巾更换频率低易滋生细菌,建议每日温水清洗2-3次,选择透气棉质用品,必要时使用聚维酮碘溶液消毒。
妊娠期激素变化可能诱发细菌性阴道病,典型症状为鱼腥味分泌物,可遵医嘱使用克林霉素栓、甲硝唑阴道凝胶、硝呋太尔制霉菌素阴道软胶囊。
产后需保持外阴干燥清洁,恶露异常持续3天以上或伴随38℃以上发热时,应立即就医排查感染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