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上出现水泡可能由摩擦刺激、接触性皮炎、带状疱疹、天疱疮等原因引起,可通过局部护理、抗过敏治疗、抗病毒药物、免疫抑制剂等方式缓解。
衣物或工具反复摩擦导致表皮分离形成水泡。避免继续摩擦刺激,保持皮肤清洁干燥,水泡较小无须处理,较大可用无菌针筒抽吸渗出液。
接触过敏原或化学物质引发局部炎症反应,表现为红斑基础上的簇集水泡。可能与染发剂、金属镍、毒藤等致敏物有关,常伴瘙痒灼热感。可外用炉甘石洗剂、氢化可的松乳膏、他克莫司软膏。
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再激活导致神经节炎症,沿神经分布出现成簇水泡。可能与免疫力下降、疲劳有关,多伴神经痛。需口服阿昔洛韦、泛昔洛韦、伐昔洛韦等抗病毒药物。
自身抗体攻击表皮细胞间连接蛋白引发松解,形成松弛易破的大疱。可能与遗传易感性、药物诱发有关,常累及口腔黏膜。需系统使用泼尼松、环磷酰胺、利妥昔单抗等免疫调节剂。
避免抓挠水泡防止感染,穿着宽松棉质衣物,出现发热或水泡扩散需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