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产期心肌病是一种妊娠末期至产后5个月内发生的心肌病变,主要表现为心力衰竭症状,病因可能与妊娠期血流动力学改变、病毒感染、自身免疫反应、遗传易感性等因素有关。
妊娠期血容量增加和心脏负荷加重可能导致心肌损伤。建议控制钠盐摄入,限制液体量,必要时医生可能使用呋塞米、托拉塞米等利尿剂减轻心脏负荷。
柯萨奇病毒等感染可能诱发心肌炎样改变。需卧床休息,医生可能开具辅酶Q10、曲美他嗪等改善心肌代谢的药物。
妊娠期免疫调节异常可能攻击心肌组织。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可能用于抑制免疫反应,需配合美托洛尔等控制心率。
部分患者存在TTN基因等遗传变异。这类患者需长期随访,医生可能建议使用沙库巴曲缬沙坦等神经内分泌抑制剂改善预后。
确诊后应严格遵医嘱用药,每日监测体重和尿量,避免剧烈活动,哺乳期用药需特别谨慎,定期复查心脏超声评估心功能恢复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