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中耳炎导致鼓膜穿孔可通过药物治疗、鼓膜修补术、病因治疗、听力康复等方式治疗。慢性中耳炎通常由反复感染、咽鼓管功能障碍、胆脂瘤形成、免疫低下等原因引起。
急性发作期可使用氧氟沙星滴耳液控制感染,配合口服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消除炎症,黏液溶解剂如桉柠蒎肠溶软胶囊有助于改善咽鼓管功能。
穿孔长期未愈者需行鼓室成形术,手术方式主要有脂肪填塞法和颞肌筋膜修补法,术前需控制感染并评估听力损失程度。
合并鼻窦炎或腺样体肥大者需同步处理原发病,胆脂瘤型中耳炎必须行乳突根治术,糖尿病患者需优先调控血糖水平。
术后3个月进行听力评估,传导性耳聋可配戴骨导助听器,混合性耳聋需采用气骨导联合助听方案,同时避免游泳或耳道进水。
治疗期间保持耳道干燥清洁,避免用力擤鼻,加强蛋白质和维生素A摄入促进黏膜修复,定期复查耳内镜观察穿孔愈合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