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禾医生官网

权威问答

查疾病 找医生 找医院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发病机制
病情描述: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发病机制
医生回答专区 因不能面诊,医生的建议仅供参考
  • 郝盼盼 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发病机制主要涉及肺动脉高压、右心室负荷增加、心肌重构及多器官缺氧损伤等病理过程。

    1、肺动脉高压

    长期肺部疾病导致肺血管阻力增加,引起肺动脉压力持续升高,是疾病的核心环节。常见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纤维化等基础病变。

    2、右心室负荷增加

    肺动脉高压使右心室需克服更大阻力泵血,初期通过代偿性肥厚维持功能,后期出现失代偿性扩张。

    3、心肌重构

    持续压力负荷导致右心室心肌细胞排列紊乱、纤维组织增生,收缩功能逐渐减退,最终发展为右心衰竭。

    4、多器官缺氧

    心肺功能失代偿引起全身低氧血症,可导致肝肾等重要器官灌注不足,形成恶性循环。

    患者需定期监测心肺功能,低盐饮食并避免呼吸道感染,急性加重期应及时就医控制病情进展。

相关文章
什么是缺血性心肌病
缺血性心肌病属于冠心病的某种特殊类型,或晚期阶段,与原发性扩张型心肌病类似的一种临床综合征。是指心肌长期缺血,造成心肌弥漫性纤维化,从而导致心脏的收缩功能与舒张功能受损。该病与冠心病有着密切联系。当出现这种疾病时一定要及时治疗。
什么是肾血管性高血压
肾血管性高血压主要由于肾动脉狭窄到一定程度,造成肾脏本身供血不足,这种情况下会引起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的激活,从而引起高血压,特点表现为舒张压较高,常见原因包括动脉硬化、大动脉炎和纤维肌肉发育不良。
什么是室性早搏
室性早搏实际上指的就是心室某个部位提前出现的激动和兴奋的情绪,抑制了窦房结。因其他疾病的原因有很多种,其中包括精神、环境影响、代谢性因素和合并器质性心脏病,其症状主要表现为活动后心悸、胸闷、乏力等等。
诊断室间隔缺损的方法
诊断室间隔缺损的方法有哪些呢?诊断室间隔缺损的方法有很多,但是要做好对室间隔缺损疾病的诊断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只有一些资深的医生可以胜任这个工作,下面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诊断室间隔缺损的方法有哪些。
室间隔缺损的日常护理
室间隔缺损的日常护理是怎样的呢?对于室间隔缺损疾病来说要想收到好的治疗效果,除了平时的积极治疗以外,做好对室间隔缺损的日常护理也是不可缺少的,下面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室间隔缺损的日常护理是怎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