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头往后仰可能由生理性肌张力增高、发育性斜颈、脑损伤早期表现、罕见遗传代谢病等原因引起,需结合伴随症状判断。
新生儿神经系统发育不完善常出现短暂头后仰,表现为睡眠时偶发后仰但清醒时活动正常。建议家长通过俯卧抬头训练帮助缓解,无须特殊治疗。
胸锁乳突肌挛缩导致头部固定后仰位,可能伴随面部不对称。家长需每日进行颈部按摩牵拉,严重者需小儿康复科介入物理治疗。
缺氧缺血性脑病等可能引起角弓反张样后仰,多伴随喂养困难、异常哭闹。需儿科神经专科评估,必要时采用神经节苷脂注射液、胞磷胆碱钠等营养神经药物。
枫糖尿症等罕见病会导致肌张力异常性后仰,常伴惊厥、代谢紊乱。需遗传代谢筛查确诊,采用特殊配方奶粉及左卡尼汀等代谢调节剂治疗。
发现婴儿持续头后仰应尽早就诊,日常避免强行矫正体位,哺乳时注意托住头颈部支撑,定期监测大运动发育里程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