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可能通过母婴传播、血液传播、性接触传播等途径遗传给下一代,但通过规范干预可显著降低传播概率。
乙肝病毒可通过胎盘、分娩或哺乳传播给胎儿。孕妇需在孕晚期检测乙肝病毒载量,高载量者需遵医嘱使用替诺福韦等抗病毒药物阻断传播,新生儿出生后需及时注射乙肝疫苗和免疫球蛋白。
家庭成员共用剃须刀、牙刷等可能接触血液的物品会导致传播。建议乙肝患者单独存放个人卫生用品,家属应接种乙肝疫苗建立免疫屏障。
未防护的性行为可能传播乙肝病毒。建议配偶接种疫苗并使用安全套,乙肝患者可遵医嘱使用恩替卡韦等药物控制病毒复制。
存在乙肝家族史的人群感染风险较高。建议所有家庭成员筛查乙肝两对半,未感染者及时接种疫苗,已发病者需定期监测肝功能和病毒载量。
乙肝病毒携带者应避免饮酒和滥用药物,保持规律作息,每3-6个月复查肝功能、超声等指标,育龄期女性孕前需进行专项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