烧伤后起水泡的主要原因有高温损伤、化学物质刺激、摩擦性损伤、感染性炎症等。
皮肤接触高温物体或火焰导致表皮与真皮层分离,组织液渗出形成水泡。轻度烧伤可冷敷处理,避免戳破水泡,严重需就医使用磺胺嘧啶银乳膏、烧伤膏、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凝胶等药物。
强酸强碱等腐蚀性物质破坏皮肤屏障,引发炎症反应形成水泡。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就医后可能使用碳酸氢钠溶液中和,配合莫匹罗星软膏预防感染。
皮肤与粗糙表面剧烈摩擦导致表皮剥脱,常见于二度烧伤。保持创面清洁,使用无菌敷料覆盖,医生可能开具复方多粘菌素B软膏促进愈合。
烧伤后金黄色葡萄球菌等病原体入侵,引发局部化脓性炎症伴水泡。需清创消毒,医生会根据药敏试验选择头孢克洛、左氧氟沙星等抗生素治疗。
烧伤水泡期应保持创面干燥,避免抓挠,饮食注意补充优质蛋白和维生素C促进组织修复,出现红肿化脓等感染迹象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