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低热可能由环境因素、感染性疾病、免疫反应、内分泌异常等原因引起,建议家长及时监测体温并观察伴随症状。
穿衣过多或高温环境可能导致体温调节失衡。家长需调整室温至24-26℃,选择透气衣物,适当补充水分后多可自行缓解。
普通感冒或幼儿急疹常见于低热初期,可能与鼻病毒、腺病毒有关,通常伴随流涕咳嗽。可遵医嘱使用小儿氨酚黄那敏颗粒、抗病毒口服液或布洛芬混悬液。
中耳炎或尿路感染可表现为持续低热,可能与肺炎链球菌、大肠杆菌有关,常出现局部疼痛。需医生确诊后使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头孢克洛或阿奇霉素。
疫苗接种反应或甲状腺功能亢进也可导致低热,前者通常48小时内消退,后者需检测甲状腺激素水平。家长需记录发热规律及伴随症状供医生参考。
建议保持清淡饮食,适量食用小米粥、苹果泥、百合银耳羹等易消化食物,体温超过38℃或持续3天未退需及时儿科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