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状腺结节穿刺的风险主要包括局部出血、感染、喉返神经损伤和结节恶性细胞扩散。穿刺属于微创操作,总体风险较低,但需由专业医生评估后实施。
穿刺针可能损伤甲状腺周围血管,导致皮下血肿或局部疼痛。凝血功能异常者风险较高,术前需完善凝血检查,轻微出血可通过压迫止血。
皮肤消毒不彻底可能引发穿刺部位感染,表现为红肿热痛。糖尿病患者更易发生,严格无菌操作可预防,出现感染需使用抗生素治疗。
穿刺可能刺激喉返神经,引发暂时性声音嘶哑。多与结节位置邻近神经有关,通常1-2周自行恢复,严重者需营养神经药物治疗。
极少数恶性结节穿刺后可能出现针道种植转移。选择细针穿刺可降低风险,确诊恶性后应尽快手术切除。
术后24小时内避免颈部剧烈活动,观察有无呼吸困难或持续疼痛,发现异常及时就医复查超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