疑似黑色素瘤可通过皮肤镜检查、病理活检、影像学评估、专科会诊等方式明确诊断。黑色素瘤通常由紫外线暴露、遗传因素、痣细胞恶变、免疫抑制等原因引起。
通过偏振光显微镜观察皮损结构特征,初步判断良恶性。典型黑色素瘤表现为不对称性、边界模糊、颜色混杂等。疑似病例需进一步活检。
采用切除活检或穿刺活检获取组织样本,病理诊断是金标准。可能与BRAF基因突变、CDKN2A缺失有关,常伴随溃疡、快速增大等症状。
超声或PET-CT检查淋巴结和远处转移情况。肿瘤厚度超过1毫米时转移风险显著增加,需评估分期指导治疗。
由皮肤科、肿瘤科、外科多学科协作制定方案。早期以手术扩大切除为主,晚期需联合靶向治疗或免疫治疗。
避免紫外线暴晒并每月自查皮肤,发现形状不规则或快速变化的色素痣应及时就诊,确诊后需严格遵循医嘱进行规范化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