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蚊子叮咬后起水泡通常由蚊虫唾液过敏反应、搔抓刺激、继发感染、虫咬性皮炎等原因引起。
蚊虫唾液中的蛋白质可能引发局部过敏反应,导致皮肤出现水泡。建议家长避免孩子搔抓,可遵医嘱使用炉甘石洗剂、地奈德乳膏、氯雷他定片缓解症状。
反复搔抓叮咬部位会破坏皮肤屏障,形成机械性水泡。家长需为孩子修剪指甲,用冷敷缓解瘙痒,必要时使用丁酸氢化可的松乳膏。
细菌通过破损皮肤入侵可能导致感染性水泡,多伴随红肿热痛。可能与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有关,需就医使用莫匹罗星软膏、夫西地酸乳膏等抗生素治疗。
特殊体质者对蚊虫毒素反应强烈,表现为群集水泡伴剧烈瘙痒。通常与迟发型超敏反应有关,需口服西替利嗪滴剂配合糠酸莫米松凝胶控制炎症。
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避免抓挠,出现水泡破溃或发热时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