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和发热在医学上属于同义词,均指体温超过正常范围(口腔温度超过37.3℃)的病理状态,临床使用中无实质性区别。
发热是医学术语,指机体在致热原作用下体温调节中枢功能紊乱导致的体温升高;发烧为通俗表达,二者描述同一生理现象。
医疗文书和学术交流中多采用发热表述,日常对话中更常使用发烧,但均需通过体温计测量确认具体数值。
根据体温可分为低热(37.3-38℃)、中等热(38.1-39℃)、高热(39.1-41℃)和超高热(超过41℃),分级标准与用词无关。
无论称发热或发烧,处理均需结合病因:物理降温适用于38.5℃以下,超过38.5℃可考虑使用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或洛索洛芬等退热药物。
建议发热期间保持每日2000毫升饮水,选择稀粥、藕粉等易消化食物,避免剧烈运动加重身体负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