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体发热可通过物理降温、药物退热、病因治疗、中医调理等方式治疗。发热通常由感染、炎症反应、代谢异常、环境因素等原因引起。
使用温水擦浴或退热贴降低体表温度,适用于体温未超过38.5摄氏度的低热状态,同时保持室内通风并补充水分。
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阿司匹林等解热镇痛药可用于高热患者,需注意药物可能引起胃肠刺激或肝功能损害等不良反应。
细菌感染引起的发热需使用抗生素如阿莫西林、头孢克肟,病毒感染可选用奥司他韦,需通过血常规等检查明确病原体类型。
风寒型发热可用麻黄汤,风热型适用银翘散,暑湿型推荐藿香正气散,需中医师辨证施治配合针灸疗法。
发热期间建议卧床休息,每日饮水量保持在2000毫升以上,选择易消化的粥类、新鲜蔬菜水果,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