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打预防针后胳膊肿胀可能由注射反应、局部感染、过敏反应、疫苗成分刺激等原因引起,可通过冷敷、观察护理、药物干预、就医处理等方式缓解。
疫苗注射后的机械性刺激可能导致局部组织液渗出。建议家长用干净毛巾包裹冰袋冷敷肿胀处,每次不超过10分钟,避免皮肤冻伤。
注射部位护理不当可能引发细菌感染。家长需检查红肿区域是否伴随皮温升高、化脓,可遵医嘱使用莫匹罗星软膏、夫西地酸乳膏等外用抗生素。
疫苗辅料如明胶或抗生素可能引发超敏反应。若出现荨麻疹或呼吸困难,需立即就医,医生可能使用氯雷他定糖浆、地塞米松注射液等抗过敏药物。
百白破等疫苗含氢氧化铝佐剂易引起局部硬结。肿胀持续超过3天或直径超过5厘米时,家长应带孩子复查排除肉芽肿等异常反应。
保持注射部位清洁干燥,避免搔抓,48小时后可改用温热敷促进吸收。如出现持续发热或肿胀扩散需及时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