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总流口水可能与生理性发育迟缓、口腔运动功能不协调、口腔感染、神经系统疾病等因素有关,可通过口腔训练、局部护理、抗感染治疗、神经康复等方式干预。
婴幼儿唾液腺发育旺盛但吞咽功能未完善时,家长需用吸水性强的围兜及时擦拭,避免刺激皮肤,无须特殊治疗,多数2岁后逐渐改善。
唇舌协调性差可能导致唾液滞留,建议家长通过吹泡泡、吸管喝水等游戏锻炼口腔肌肉,必要时在康复师指导下进行专业训练。
疱疹性口炎或鹅口疮等感染会刺激唾液分泌,表现为口腔黏膜红肿疼痛,可遵医嘱使用阿昔洛韦乳膏、制霉菌素混悬液、开喉剑喷雾剂等药物抗感染。
脑瘫或先天性神经损伤可能伴随流涎,需结合吞咽功能评估进行综合康复,家长应定期带孩子进行神经科随访并配合针灸或电刺激治疗。
日常避免强行擦拭刺激孩子面部皮肤,选择无酒精湿巾清洁,若持续流涎超过3岁或伴随发育迟缓需尽早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