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毒疹可通过皮肤特征、血清学检测、病史追溯和伴随症状进行辨别,通常采用青霉素类药物治疗。梅毒疹的治疗效果与分期有关,早期治愈率较高。
梅毒疹表现为铜红色圆形斑丘疹,表面可能有鳞屑,常见于手掌、足底等部位,通常不痛不痒。二期梅毒疹具有对称分布特点。
通过梅毒螺旋体颗粒凝集试验和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可确诊。前者特异性高,后者常用于疗效监测,两者结合诊断准确率较高。
询问3个月内有无高危性行为或硬下疳病史。硬下疳为一期梅毒特征,表现为无痛性溃疡,多发生在生殖器部位。
可能合并全身淋巴结肿大、发热、咽炎等表现。神经梅毒可出现头痛、视力异常,需通过脑脊液检查进一步鉴别。
确诊后应规范使用苄星青霉素治疗,避免性接触直至痊愈。治疗期间定期复查血清抗体滴度,性伴侣需同步检查。保持皮肤清洁,避免搔抓皮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