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大便稀且量少是否需要治疗需结合喂养方式和伴随症状判断,多数情况下与喂养不当有关,若伴随发热、哭闹需及时就医。
母乳中低聚糖可能使大便偏稀,属正常现象。家长需观察婴儿体重增长曲线,若发育正常无须干预,可继续母乳喂养。
奶粉浓度不当会导致消化异常。家长需按标准比例冲调,避免过稀或过浓,可尝试更换部分水解蛋白配方奶。
继发性乳糖酶缺乏可能引起稀便,常伴肠鸣、腹胀。可遵医嘱使用乳糖酶补充剂或无乳糖配方奶,药物可选乳糖酶颗粒。
轮状病毒等感染会导致稀水样便,伴随发热、呕吐。需就医进行补液治疗,药物可选蒙脱石散、口服补液盐Ⅲ。
建议家长记录排便频率与性状变化,避免擅自使用止泻药物,6月龄以上婴儿可适当补充婴幼儿益生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