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发热39.3℃需采取物理降温、药物退热、病因治疗及密切观察。高热可能由病毒感染、细菌感染、疫苗接种反应或中暑等因素引起。
建议家长用温水擦拭颈部、腋窝等大血管处,避免酒精擦浴。保持室温22-24℃,减少衣物覆盖,同时鼓励少量多次饮用温水。
家长需遵医嘱使用对乙酰氨基酚口服溶液、布洛芬混悬液或退热栓剂。注意两次用药间隔不少于4小时,24小时内不超过4次。
病毒感染多表现为流涕咳嗽,细菌感染常见扁桃体化脓。需就医完善血常规检查,必要时使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头孢克洛等抗生素。
家长需每2小时监测体温,警惕热性惊厥。若出现持续嗜睡、呕吐或皮疹,应立即急诊处理。
发热期间可适量补充米汤、苹果泥等易消化食物,避免进食鸡蛋等高蛋白食物。体温正常48小时后可恢复日常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