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上出现水泡样皮损可能与足癣、汗疱疹、接触性皮炎、天疱疮等疾病有关,早期表现为透明小水泡,进展期可能伴随瘙痒或溃烂。
真菌感染引起的水泡常出现在足趾缝,伴随脱屑和异味,可使用联苯苄唑乳膏、硝酸咪康唑散、特比萘芬片等抗真菌药物。
手足多汗导致的水泡对称分布,呈深在性小水泡,建议保持干燥并使用炉甘石洗剂、卤米松乳膏、口服氯雷他定缓解症状。
接触过敏原后出现的簇集性水泡,伴有红肿热痛,需远离致敏物,外用丁酸氢化可的松乳膏、口服西替利嗪或依巴斯汀。
自身免疫性疾病导致松弛性大疱,易破溃形成糜烂面,需系统使用泼尼松、甲氨蝶呤等免疫抑制剂控制病情。
避免抓挠水泡,穿透气鞋袜并保持足部清洁干燥,反复发作或伴随发热需及时就诊皮肤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