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菌感染引起的发热通常表现为持续性低热或间歇性高热,可能伴有寒战、夜间盗汗、体重下降等症状。真菌感染发热的特点主要有感染部位特异性、热型不规则、常规抗生素无效、伴随免疫抑制状态。
不同真菌感染部位发热特点各异,肺部真菌感染多表现为午后低热,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可出现稽留热,血液播散性感染常为弛张热。
真菌发热通常无典型热型,体温曲线波动较大,可能呈现间歇热、不规则热或持续低热状态,与细菌感染的热型规律不同。
真菌感染发热对普通抗生素治疗无反应,需使用抗真菌药物如氟康唑、两性霉素B、卡泊芬净等才能控制体温。
真菌发热多出现在免疫功能低下人群,常合并口腔白斑、皮肤损害等表现,需完善G试验、GM试验等真菌检测确诊。
出现不明原因发热且抗生素治疗无效时,应及时就医进行真菌培养和药敏试验,避免自行使用退热药物掩盖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