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房出现疙瘩多数属于正常生理变化,但也可能与乳腺增生、乳腺炎、乳腺纤维腺瘤等疾病相关。具体性质需结合疙瘩形态、活动度及伴随症状综合判断。
月经周期激素波动可能导致乳房暂时性结节,表现为边界清晰、可活动的硬块,月经后多自行消退,无须特殊处理。
内分泌失调引发的乳腺组织过度生长,疙瘩多呈颗粒状伴周期性胀痛,可通过热敷缓解,必要时使用乳癖消片、逍遥丸等中成药调节。
哺乳期细菌感染常见,疙瘩局部红肿热痛伴发热,需抗生素治疗如头孢克洛,脓肿形成时需穿刺引流。
纤维腺瘤为良性肿瘤,疙瘩光滑易推动;恶性肿瘤质地坚硬且固定,需手术切除配合病理检查确诊。
建议每月月经结束后自查乳房,发现疙瘩持续增大、皮肤凹陷或乳头溢液时及时至乳腺外科就诊,避免过度按压刺激肿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