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道冲洗可能导致阴道菌群失衡、感染风险增加等问题,建议至少停止2个月。阴道冲洗的危害主要有破坏微生态平衡、诱发炎症反应、增加盆腔感染概率、干扰自净功能。
阴道冲洗会冲走乳酸杆菌等有益菌,导致酸碱度失衡。日常应避免使用洗液,可用温水清洗外阴。若出现分泌物异常,可遵医嘱使用乳酸菌阴道胶囊、定君生等微生态制剂。
化学洗剂刺激可能引发阴道黏膜充血水肿。表现为瘙痒灼痛,需停用所有冲洗产品。急性期可遵医嘱使用克霉唑栓、硝呋太尔制霉素阴道软胶囊等抗炎药物。
冲洗压力可能将病原体推向宫腔,与输卵管炎、盆腔炎有关。伴随下腹坠痛需就医,医生可能开具左氧氟沙星、甲硝唑等抗生素。
阴道上皮细胞自然脱落可清除病原体,频繁冲洗会削弱此功能。恢复期间建议穿棉质内裤,避免使用护垫,必要时使用雌激素乳膏改善黏膜防御力。
日常保持外阴干燥清洁即可,无须特殊护理。若出现异常出血、持续疼痛需及时妇科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