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服药后发烧出汗可能是病情好转的表现,但也可能与药物反应、体温调节或疾病进展有关,需结合精神状态、体温变化综合判断。
退热药通过扩张血管促进排汗降温,出汗后体温可能暂时下降,但需监测是否反复发热。常用退热药包括布洛芬混悬液、对乙酰氨基酚滴剂、小儿退热栓。
婴儿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完善,出汗可能是散热代偿表现。家长需及时擦干汗液,更换衣物,避免着凉加重病情。
感染性疾病可能出现退热期出汗,但若伴随精神萎靡、持续高热,需警惕肺炎、尿路感染等,应及时复查血常规。
大量出汗可能导致电解质紊乱,家长需观察尿量、口唇湿润度,必要时口服补液盐Ⅲ预防脱水。
建议家长记录发热曲线及出汗频率,避免过度包裹,持续发热超过24小时或体温超过39摄氏度需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