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隔炎性淋巴结是纵隔内淋巴结因感染、结核、自身免疫性疾病或肿瘤转移引发的炎症反应,主要表现为胸痛、咳嗽、发热等症状。
细菌或病毒感染可导致纵隔淋巴结炎性肿大,常见于肺炎、支气管炎等邻近器官感染扩散。治疗需针对病原体使用抗生素如阿莫西林、头孢呋辛或抗病毒药物如奥司他韦,伴随发热时可用对乙酰氨基酚缓解症状。
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可引起纵隔淋巴结干酪样坏死,多伴随低热、盗汗。需规范使用异烟肼、利福平等抗结核药物,疗程通常较长,治疗期间需监测肝功能。
结节病等自身免疫性疾病可导致纵隔淋巴结非干酪性肉芽肿病变,可能伴发皮肤红斑、关节痛。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是主要治疗药物,严重病例需联合免疫抑制剂甲氨蝶呤。
肺癌、食管癌等恶性肿瘤转移至纵隔淋巴结时,除原发肿瘤症状外,可能出现上腔静脉压迫综合征。需根据肿瘤类型选择化疗方案如顺铂联合吉西他滨,或联合放疗控制进展。
确诊需结合胸部CT增强扫描及病理活检,日常应注意避免呼吸道感染,出现持续胸痛、呼吸困难等症状时需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