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膜穿孔是否严重取决于穿孔大小和病因,多数小穿孔可自愈,大穿孔或感染性穿孔需医疗干预。
气压骤变或轻微外伤导致的小穿孔,通常表现为短暂耳鸣和听力下降,可通过避免耳道进水、防止感染等措施自愈。
中耳炎引发的穿孔常伴随耳痛和脓性分泌物,可能与细菌感染有关,需使用氧氟沙星滴耳液、头孢克洛等抗生素治疗。
异物刺伤或暴力冲击导致的穿孔可能合并眩晕,需排除内耳损伤,必要时行鼓膜修补术。
胆脂瘤或肿瘤引起的穿孔需影像学检查,通常表现为进行性听力丧失,需手术清除病灶并重建鼓膜。
避免用力擤鼻和游泳,出现持续耳流脓或眩晕应及时就诊耳鼻喉科,听力下降超过一个月需考虑鼓膜成形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