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烧后体温低于36℃可能提示体温调节异常,常见原因包括退热药物过量、脱水、甲状腺功能减退或严重感染后反应,需警惕低体温导致器官功能抑制。
过量使用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等退热药可能抑制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建议家长监测用药间隔,避免联合使用不同退热药,可遵医嘱调整剂量。
发热期大量出汗未及时补液会导致循环血量不足。家长需少量多次补充口服补液盐或温水,观察尿量和皮肤弹性恢复情况。
败血症、肺炎等严重感染后期可能出现代偿性低体温,与白细胞介素等炎症介质释放有关。需复查血常规和C反应蛋白,必要时使用头孢曲松、莫西沙星等抗感染药物。
甲状腺功能减退或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会导致基础代谢率下降。表现为持续低体温伴乏力,需检测甲状腺激素水平,补充左甲状腺素钠或氢化可的松。
持续体温低于35℃或出现嗜睡、呼吸减慢需立即就医,恢复期保持室温25-28℃,穿着透气棉质衣物,适量饮用温糖盐水补充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