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577次播放 时长01:50
79508次播放 时长02:02
62919次播放 时长02:07
77276次播放 时长01:59
82533次播放 时长01:55
77808次播放 时长02:12
102659次播放 时长02:23
91156次播放 时长02:08
李竹林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普外科
64061阅读
Q: 直肠癌临床表现
A:
直肠癌临床表现主要有便血、排便习惯改变、腹痛、体重下降,晚期可能出现肠梗阻或转移症状。 直肠癌早期常表现为无痛性便血,血液多呈暗红色或鲜红色,与粪便混合或附着于表面,易被误认为痔疮出血。 患者可能出现腹泻便秘交替、里急后重、排便不尽感或粪便变细,症状持续超过两周需警惕。 肿瘤进展可引发下腹部隐痛或胀痛,肠管狭窄时出现阵发性绞痛,伴随肠鸣音亢进。 中晚期因肿瘤消耗、食欲减退导致非刻意体重减轻,半年内下降超过原体重10%具有提示意义。 建议出现上述症状及时进行肠镜筛查,日常注意增加膳食纤维摄入,减少红肉及加工肉制品食用频率。1、便血
2、排便习惯改变
3、腹痛
4、体重下降
Q: 结直肠癌到底能不能治好
A:
结直肠癌能否治愈与分期密切相关,早期患者通过手术联合放化疗可能实现临床治愈,中晚期需综合治疗控制进展。 肿瘤局限于肠壁黏膜层时,根治性手术切除后5年生存率较高,部分患者可达到临床治愈标准。 肿瘤侵犯肌层或局部淋巴结转移时,需术前新辅助放化疗联合手术,术后配合辅助化疗可显著延长生存期。 发生远处转移的晚期患者以姑息治疗为主,靶向药物联合化疗可控制肿瘤生长,改善生存质量。 定期进行肠镜、肿瘤标志物和影像学检查有助于早期发现复发灶,二次手术或局部治疗仍可能获得生存获益。 建议确诊后立即由肿瘤专科医生制定个体化方案,治疗期间注意营养支持并保持适度运动。1、早期预后良好
2、中期控制稳定
3、晚期缓解症状
4、复发监测关键
Q: 直肠癌早期怎么治疗
A:
直肠癌早期可通过内镜下切除、局部切除术、放疗、化疗等方式治疗。早期直肠癌通常由肠息肉恶变、遗传因素、慢性炎症刺激、不良饮食习惯等原因引起。 适用于黏膜层肿瘤,通过结肠镜进行微创切除,创伤小恢复快。术后需定期复查肠镜监测复发。 针对未突破肌层的小肿瘤,经肛门或腹腔镜切除病变肠段。可能与长期高脂低纤维饮食有关,常见便血症状。 用于降低术后复发概率,常联合化疗使用。放射线可破坏癌细胞DNA,可能出现放射性肠炎等副作用。 常用奥沙利铂、卡培他滨、伊立替康等药物,抑制癌细胞扩散。多用于存在淋巴结转移风险的患者。 治疗期间需保持高蛋白饮食,适量补充维生素D和钙质,避免辛辣刺激食物,术后定期进行肛门功能锻炼。1. 内镜下切除
2. 局部切除术
3. 放疗
4. 化疗
Q: 直肠癌与直肠炎的区别
A:
直肠癌与直肠炎的区别主要在于病因、症状进展及预后,前者属于恶性肿瘤,后者多为炎症性疾病。直肠炎可能由感染、饮食刺激等引起,而直肠癌与遗传、息肉恶变等因素相关。 直肠炎常见于细菌感染、长期辛辣饮食刺激或自身免疫反应;直肠癌主要与腺瘤性息肉恶变、家族遗传及慢性炎症反复刺激有关。 直肠炎多表现为腹痛、腹泻、黏液便,症状呈间歇性;直肠癌可能出现血便、里急后重、消瘦,症状进行性加重。 直肠炎可通过肠镜发现黏膜充血水肿,活检显示炎症细胞浸润;直肠癌肠镜下可见肿块或溃疡,病理检查可确诊癌细胞。 直肠炎以抗感染、调节饮食为主;直肠癌需手术切除,中晚期需结合放化疗。 出现持续直肠不适症状时应及时就医,直肠癌高危人群建议定期肠镜检查,日常注意膳食纤维摄入及戒烟限酒。1、病因差异
2、症状特点
3、检查方法
4、治疗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