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6次播放 时长01:54
20次播放 时长01:36
57902次播放 时长01:07
68228次播放 时长01:35
73309次播放 时长01:43
52884次播放 时长01:52
57326次播放 时长01:37
66567次播放 时长01:34
吴海武 赣州市人民医院 消化内科
22586阅读
黄玉红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消化内科
26301阅读
A:
晚餐过量可能诱发急性胰腺炎,主要风险因素包括暴饮暴食、高脂饮食、饮酒过量及胆道疾病。胰腺炎通常由胰酶异常激活导致胰腺自我消化引起。 短时间内大量进食会刺激胰液过度分泌,可能引发胰管压力升高。建议控制单次进食量,出现持续上腹痛需就医排查。 晚餐摄入过多油腻食物会增加甘油三酯水平,可能诱发高脂血症性胰腺炎。急性发作时可使用降脂药物如非诺贝特、阿托伐他汀。 酒精直接损伤胰腺细胞并促进胰蛋白分泌,酗酒者易发生酒精性胰腺炎。戒酒是根本预防措施,急性期需禁食并静脉补液。 胆结石患者晚餐过饱可能引发胆源性胰腺炎,通常伴随黄疸、发热。需治疗原发病,必要时行内镜取石或胆囊切除术。 建议晚餐保持七分饱,避免睡前3小时进食,慢性胰腺炎患者需长期服用胰酶制剂如胰酶肠溶胶囊辅助消化。1、暴饮暴食
2、高脂饮食
3、饮酒过量
4、胆道疾病
Q: 晚餐过饱会引发胰腺炎吗?
A:
晚餐过饱可能引发急性胰腺炎,尤其在高脂饮食、酗酒、胆石症或代谢异常等诱因下风险更高。胰腺炎按严重程度可分为水肿型、坏死型,前者多为轻度,后者可能危及生命。 一次性摄入过量脂肪会刺激胰酶大量分泌,导致胰管内压力升高。建议控制油脂摄入量,急性发作期需禁食并静脉补液。 酒精直接损伤胰腺细胞,同时诱发奥狄括约肌痉挛。戒酒是关键治疗措施,严重者需使用乌司他丁、加贝酯等胰酶抑制剂。 胆结石可能阻塞胰胆管共同通道,引发胆汁反流。合并胆源性胰腺炎需解除梗阻,可选用熊去氧胆酸或行内镜取石术。 高甘油三酯血症患者血液黏稠度增加,易造成胰腺微循环障碍。需通过贝特类药物降脂,急性期可采用血浆置换治疗。 建议晚餐控制在七分饱,避免睡前3小时进食,定期体检排查胆道疾病与代谢问题。出现持续上腹痛伴呕吐需立即就医。1、高脂饮食:
2、酒精刺激:
3、胆道疾病:
4、代谢异常:
Q: 胰腺炎发病的原因是什么?
A:
胰腺炎发病的原因主要有胆道疾病、酗酒、高脂血症、药物因素、感染等。胰腺炎是胰腺因胰蛋白酶的自身消化作用而引起的疾病,通常表现为腹痛、恶心、呕吐等症状。 胆道疾病如胆结石、胆道感染等可能导致胰管阻塞,胰液无法正常排出,进而引发胰腺炎。胆结石是最常见的诱因,尤其是小结石容易嵌顿在胆胰管共同开口处。患者可能出现右上腹疼痛、黄疸等症状。治疗需解除梗阻,可遵医嘱使用消炎利胆片、熊去氧胆酸胶囊等药物,严重时需手术取石。 长期过量饮酒会直接损伤胰腺细胞,刺激胰液分泌增多,同时酒精代谢产物可激活胰蛋白酶原,导致胰腺自我消化。酗酒者可能出现持续性上腹疼痛伴体重下降。治疗需严格戒酒,配合营养支持,急性发作时可遵医嘱使用奥美拉唑肠溶胶囊、生长抑素注射液等。 血液中甘油三酯水平显著升高时,脂质微粒可能阻塞胰腺微血管,同时游离脂肪酸对腺泡细胞产生毒性作用。严重高脂血症患者可能出现腹痛伴乳糜血。治疗需控制血脂,急性期可遵医嘱使用非诺贝特胶囊、胰岛素注射液,必要时行血浆置换。 某些药物如硫唑嘌呤片、呋塞米片、雌激素类药物等可能通过直接毒性或免疫机制诱发胰腺炎。患者用药后可能出现渐进性腹痛。治疗需立即停用可疑药物,对症支持治疗,可遵医嘱使用乌司他丁注射液等蛋白酶抑制剂。 病毒感染如流行性腮腺炎病毒、柯萨奇病毒等可能直接侵袭胰腺组织,细菌感染如胆道逆行感染也可引发炎症。患者可能伴有发热、乏力等全身症状。治疗需针对病原体,可遵医嘱使用更昔洛韦注射液、头孢曲松钠注射液等抗感染药物。 胰腺炎患者需严格禁食直至症状缓解,逐步恢复饮食时应选择低脂流质食物,避免油炸食品和酒精。急性期应卧床休息,恢复期可进行适度活动。定期监测血糖、血脂等指标,遵医嘱规范用药。出现持续腹痛、发热等症状应及时就医,避免发展为重症胰腺炎。1、胆道疾病
2、酗酒
3、高脂血症
4、药物因素
5、感染
Q: 如何确诊胰腺炎?
A:
胰腺炎的确诊需结合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综合判断,主要方法包括血清淀粉酶检测、脂肪酶检测、腹部超声、CT扫描等。 血清淀粉酶升高是急性胰腺炎的重要指标,通常在发病后2-12小时内升高,3-5天逐渐恢复正常。检测值超过正常值上限3倍以上时高度提示胰腺炎。但需注意慢性胰腺炎或非胰腺疾病也可能导致淀粉酶轻度升高。 血清脂肪酶特异性高于淀粉酶,在胰腺炎发病后4-8小时开始升高,可持续7-14天。脂肪酶水平与胰腺炎严重程度相关,对急性胰腺炎诊断价值更高,且不受肾功能影响。 腹部超声可观察胰腺形态、大小及周围渗出情况,是首选的初筛检查。典型表现为胰腺肿大、边缘模糊、胰周积液。但受肠气干扰可能影响观察效果,对轻度胰腺炎敏感性较低。 增强CT是诊断胰腺炎的金标准,可清晰显示胰腺坏死范围、胰周浸润及并发症。CT严重指数评分可评估病情严重程度。典型表现包括胰腺弥漫性增大、胰周脂肪密度增高、胰周积液等。 血常规可显示白细胞升高,C反应蛋白和降钙素原反映炎症程度。血气分析评估酸碱平衡,血钙检测发现低钙血症。严重病例需监测肝肾功能、凝血功能等。磁共振胰胆管成像适用于胆源性胰腺炎的病因诊断。 确诊胰腺炎后应严格禁食,通过静脉补液维持水电解质平衡。恢复期需逐步过渡到低脂饮食,避免酒精和高脂食物。定期复查胰腺功能和影像学检查,监测病情变化。慢性胰腺炎患者需长期补充胰酶制剂,如胰酶肠溶胶囊,并注意糖尿病筛查。出现持续腹痛、发热等症状应及时就医。1、血清淀粉酶检测
2、血清脂肪酶检测
3、腹部超声检查
4、腹部CT检查
5、其他辅助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