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维萍 中日友好医院 中医风湿病科
51599阅读
孔维萍 中日友好医院 中医风湿病科
57699阅读
孔维萍 中日友好医院 中医风湿病科
58277阅读
Q: 什么是多发性肌炎
A:
多发性肌炎是一种以对称性近端肌无力为特征的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累及四肢近端肌群,可能与遗传易感性、病毒感染、免疫异常、环境因素有关。 部分患者存在HLA-DR3等基因易感性,建议通过免疫抑制剂如甲氨蝶呤、他克莫司、环磷酰胺控制病情,需定期监测肌酶谱和肌力变化。 柯萨奇病毒等感染可能触发免疫异常,临床表现为肌痛伴血清肌酸激酶升高,可使用糖皮质激素联合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治疗。 T细胞介导的肌纤维损伤是核心机制,常合并间质性肺病,需采用泼尼松联合硫唑嘌呤进行免疫调节,必要时行血浆置换。 紫外线暴露或药物因素可能诱发,典型症状包括Gottron征和吞咽困难,生物制剂如利妥昔单抗可用于难治性病例。 患者应避免剧烈运动,保证优质蛋白摄入,定期复查肌电图和肺功能,合并恶性肿瘤者需优先处理原发病。1、遗传因素
2、病毒感染
3、免疫失调
4、环境诱因
Q: 多发性肌炎能治好吗
A:
多发性肌炎属于可控制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多数患者通过规范治疗可显著改善症状,治疗方法主要有糖皮质激素治疗、免疫抑制剂治疗、生物制剂治疗和物理康复治疗。 泼尼松等糖皮质激素是首选药物,可快速抑制肌肉炎症,早期大剂量使用后逐渐减量,需配合钙剂预防骨质疏松。 甲氨蝶呤或硫唑嘌呤等药物可减少激素用量,适用于激素疗效不佳者,用药期间需定期监测肝肾功能。 利妥昔单抗等靶向药物针对特定免疫环节,适用于传统治疗无效的难治性病例,可能伴随感染风险增加。 急性期后需进行渐进式肌肉训练,结合热疗等物理疗法改善肌力,预防关节挛缩和肌肉萎缩。 建议患者保持高蛋白饮食并适度补充维生素D,定期复查肌酶指标,避免感染诱发疾病复发。1、糖皮质激素
2、免疫抑制剂
3、生物制剂
4、康复治疗
Q: 什么是多发性肌炎
A:
多发性肌炎是一种以对称性近端肌无力为特征的自身免疫性肌病,属于特发性炎性肌病,主要累及四肢近端肌肉、颈部肌群和咽部肌肉,可能与遗传易感性、病毒感染、免疫异常等因素有关。 部分患者存在HLA-DR3等基因易感性,家族聚集现象提示遗传因素参与发病。治疗需结合免疫抑制剂如甲氨蝶呤、硫唑嘌呤等。 柯萨奇病毒、EB病毒等感染可能触发异常免疫反应。急性期需卧床休息,配合糖皮质激素冲击治疗。 T细胞介导的肌纤维损伤是核心机制,血清中可检出抗Jo-1抗体等肌炎特异性抗体。生物制剂如利妥昔单抗可用于难治性病例。 中老年患者可能合并肺癌、卵巢癌等恶性肿瘤,肿瘤抗原与肌组织存在交叉免疫反应。需完善肿瘤筛查并针对原发病治疗。 建议患者保持适度关节活动度,避免跌倒损伤,吞咽困难者需调整食物质地,定期监测肌酶谱和肺功能评估病情进展。1、遗传因素
2、病毒感染
3、免疫异常
4、肿瘤关联
Q: 多发性肌炎可以停药吗
A:
多发性肌炎患者能否停药需根据病情控制情况决定,主要影响因素有疾病活动度、肌力恢复水平、血清肌酶指标、合并症控制等。 疾病处于活动期时禁止停药,需持续使用免疫抑制剂控制炎症。活动期表现为肌无力加重、肌酶升高,常用药物包括甲氨蝶呤、硫唑嘌呤、他克莫司。 肌力未完全恢复前不建议停药,需维持治疗至肌力达正常水平80%以上。伴随肌萎缩时需联合康复训练,可选用泼尼松、环磷酰胺、静脉免疫球蛋白。 肌酸激酶持续异常者需延长用药周期,直至指标稳定3-6个月。肌酶反复升高提示病情波动,可能需调整用药方案。 合并间质性肺病或心肌炎者需长期治疗,突然停药可能导致脏器功能恶化。此类患者多需联用糖皮质激素与免疫抑制剂。 多发性肌炎患者调整用药方案须严格遵循风湿免疫科医师指导,定期监测肌力、肺功能及药物不良反应,日常需注意预防感染并保持适度运动。1、疾病活动度
2、肌力恢复水平
3、血清肌酶指标
4、合并症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