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666次播放 时长01:57
74527次播放 时长02:41
102166次播放 时长02:09
81245次播放 时长02:44
81526次播放 时长02:53
97847次播放 时长02:11
90856次播放 时长02:22
88740次播放 时长02:01
徐秀云 池州市人民医院 消化内科
61251阅读
徐秀云 池州市人民医院 消化内科
56673阅读
徐秀云 池州市人民医院 消化内科
55585阅读
Q: 怎样提高刮痧的疗效?
A:
提高刮痧疗效可通过选择合适工具、掌握正确手法、配合介质使用、控制刮痧频率、结合其他疗法等方式实现。 刮痧板材质影响疗效,牛角刮痧板质地温润不易伤肤,适合初学者;玉石刮痧板导热性好,有助于促进血液循环;陶瓷刮痧板边缘光滑,适合面部刮痧。不同部位应选用不同形状工具,背部可用弧形板,四肢关节处适合带凹槽的刮痧板。工具使用前需用酒精消毒,避免交叉感染。 刮拭角度保持45度为宜,力度以皮肤微红为度,单向匀速刮拭避免来回摩擦。实证体质可采用重手法快速刮拭,虚证体质宜轻缓延长刮拭时间。重点穴位如大椎穴、肩井穴可配合点按手法,每个穴位持续刺激30秒。刮拭方向应顺着经络走向,背部从上至下,四肢从近端向远端刮拭。 刮痧油能减少皮肤摩擦,含薄荷成分的介质可增强解表效果,生姜精油介质适合寒性体质。介质涂抹量以覆盖皮肤不滴落为准,刮拭过程中可适量补充。皮肤敏感者可选用橄榄油等温和介质,糖尿病患者慎用含酒精成分介质。介质温度保持在25-30摄氏度效果更佳。 保健刮痧每周1-2次为宜,治疗性刮痧需间隔3-5天。单次刮痧时间控制在20分钟内,同一部位重复刮拭不超过3遍。刮痧后皮肤瘀斑未消退前不宜重复操作,年老体弱者间隔时间应延长。夏季刮痧频率可适当增加,冬季应减少避免阳气外泄。 刮痧前热水浴能扩张毛孔增强效果,结束后饮用温姜枣茶有助于驱寒。配合艾灸能温通经络,适合寒湿体质;与拔罐交替使用可增强排毒效果。刮痧后48小时内避免接触冷水,配合八段锦等柔缓运动能巩固疗效。失眠患者可在晚间刮拭涌泉穴配合足浴。 刮痧后应注意保暖避风,24小时内避免剧烈运动和洗冷水澡。饮食宜清淡温补,多喝温水促进代谢废物排出。观察皮肤反应,出现水泡应立即停止并消毒处理。体质虚弱者刮痧时间不宜过长,孕妇腰腹部禁用刮痧。建议在专业医师指导下制定个性化刮痧方案,长期坚持才能达到理想效果。刮痧虽好但非万能,严重疾病仍需及时就医。1、选择合适工具
2、掌握正确手法
3、配合介质使用
4、控制刮痧频率
5、结合其他疗法
Q: 刮痧淋巴结有什么好处
A:
刮痧淋巴结并无明确医学益处,反而可能因操作不当导致皮肤损伤或感染。淋巴结是免疫系统重要组成部分,异常肿大需就医排查病因。 刮痧力度过大会损伤淋巴结周围毛细血管,导致皮下出血或局部炎症反应。 淋巴结肿大可能提示感染、结核或肿瘤等疾病,自行刮痧可能掩盖病情进展。 化脓性淋巴结炎患者刮痧可能导致病原体随淋巴液扩散,加重全身感染风险。 机械刺激可能影响淋巴细胞正常功能,尤其对免疫功能低下者风险更大。 发现淋巴结肿大应尽早就医检查,日常可通过适量补充维生素C、保证睡眠等方式增强免疫力,避免自行采用未经验证的理疗方法。1、潜在风险
2、延误诊治
3、感染扩散
4、免疫干扰
Q: 刮痧刮痧的好处
A:
刮痧有助于缓解肌肉疼痛、促进血液循环、改善亚健康状态、辅助治疗感冒等常见病症。 刮痧通过刺激局部经络和穴位,能够缓解肌肉劳损或慢性劳损引起的肩颈腰背疼痛。 刮痧可使皮下毛细血管扩张,加速局部血液循环,有助于改善手脚冰凉等微循环障碍症状。 定期刮痧能够刺激免疫系统,增强机体抵抗力,对反复感冒、慢性疲劳等亚健康状态有改善作用。 在专业医师指导下,刮痧可作为风寒感冒、中暑等病症的辅助治疗手段,配合药物使用效果更佳。 刮痧后需注意保暖避风,适当饮用温水,24小时内避免洗澡,皮肤破损或凝血功能障碍者不宜进行。1、缓解疼痛:
2、促进循环:
3、调节免疫:
4、辅助治疗:
Q: 什么是刮痧
A:
刮痧是一种传统中医疗法,通过特制工具在皮肤表面反复刮拭,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疼痛和疲劳。 刮痧常用牛角、玉石或陶瓷制成的刮板,边缘圆润光滑以避免皮肤损伤,操作时需配合润滑剂减少摩擦。 通过机械刺激使皮下毛细血管扩张,增加局部血流量,加速代谢废物清除,同时刺激经络穴位调节气血运行。 适用于风寒感冒初期、颈肩腰背酸痛等症,可缓解肌肉僵硬,改善局部淤血状态,但皮肤破损或凝血功能障碍者禁用。 刮痧后皮肤会出现紫红色瘀斑,属于正常反应,需避风保暖,24小时内避免接触冷水,体质虚弱者不宜过度刮拭。 刮痧后建议饮用温开水,避免立即洗澡或剧烈运动,若出现头晕、心慌等不适需及时停止并就医。1、工具选择
2、操作原理
3、适用症状
4、注意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