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禾医生官网

疾病百科

查疾病 找医生 找医院

莱姆病(莱姆氏病、莱姆疏螺旋体病、赖姆疏螺旋体病)

莱姆病

莱姆病概述

莱姆病(Lymedisease)是由伯氏疏螺旋体所致的自然疫源性疾病,又称莱姆疏螺旋体病(Lymeborreliosis)。疾病初期常以慢性游走性红斑为特征。临床表现主要为皮肤、心脏、神经和关节等多系统、多脏器损害。1975年,本病成批地集中发生美国康涅狄格州Lyme镇的儿童中,因而得名。
  • 发病部位在哪里?皮肤
  • 应该挂什么科?传染科
  • 有什么典型症状?红斑、斑疹、恶心、关节酸痛、关节肿胀、皮肤瘙痒、腹泻
  • 应该做哪些检查项目呢?血常规、尿液检测、血清免疫球蛋白检测、感染性疾病病原体检测
  • 这样的病症传染吗?该病具有传染性
  • 高发人群?所有人群

相关语音

更多

相关文章

更多

相关问答

更多

韩诗淼

Q: 莱姆病是什么

A:

莱姆病是一种由伯氏疏螺旋体感染引起的蜱传疾病,早期表现为皮肤游走性红斑,可能进展为神经系统损害、关节炎等。传播途径主要有蜱虫叮咬、母婴垂直传播、输血传播等。

1、病因:

伯氏疏螺旋体通过受感染蜱虫叮咬进入人体,蜱虫活跃于草丛树林,户外活动时易接触。

2、早期症状:

叮咬后3-30天出现特征性游走性红斑,伴随发热头痛肌肉酸痛等流感样症状。

3、进展期症状:

数周至数月后可能出现面神经麻痹、脑膜炎等神经系统症状,或关节肿胀疼痛等关节炎表现。

4、治疗措施:

早期使用多西环素、阿莫西林等抗生素效果较好,晚期需静脉注射头孢曲松等药物,严重关节炎可考虑关节腔注射治疗。

进入林区需穿长袖衣物并使用驱虫剂,发现蜱虫叮咬应及时用镊子垂直拔出,出现红斑等症状尽早就医。

石军

Q: 莱姆病最常见的症状是什么?

A:

莱姆病最常见的症状包括游走性红斑、发热、头痛、肌肉关节痛和疲劳。莱姆病是一种由伯氏疏螺旋体引起的传染病,主要通过蜱虫叮咬传播,早期症状通常在被蜱虫叮咬后3-30天内出现。

1、游走性红斑

游走性红斑是莱姆病最具特征性的早期症状,表现为在蜱虫叮咬处出现圆形或椭圆形的红色皮疹,中心可能呈现苍白或变暗,边缘逐渐向外扩展。皮疹通常不痛不痒,但可能伴随轻微灼热感。游走性红斑通常在叮咬后7-14天出现,可能持续数周。这种皮疹是莱姆病早期诊断的重要依据,发现后应及时就医进行血清学检测。

2、发热

莱姆病患者常出现低至中度发热,体温多在37.5-38.5摄氏度之间。发热可能伴随寒战、出汗等全身症状,通常出现在皮疹出现前后。发热症状可能反复出现,持续时间从数天到数周不等。发热期间患者可能感到明显不适,但一般不会出现高热。这种发热症状容易被误认为普通感冒,需结合其他症状综合判断。

3、头痛

莱姆病引起的头痛通常表现为持续性钝痛,可能伴有颈部僵硬感。头痛程度多为轻至中度,但可能影响日常活动。部分患者可能出现偏头痛样症状,如头痛持续加重或伴随神经系统症状,可能提示疾病进展。头痛症状在儿童患者中更为常见,家长需密切观察儿童行为变化。

4、肌肉关节痛

莱姆病早期可能出现游走性肌肉酸痛和关节不适,多累及大关节如膝关节、肩关节等。疼痛可能从一个关节转移到另一个关节,通常不对称。关节可能出现轻微肿胀但无明显发红。这种关节症状可能持续数天至数周,如不及时治疗可能发展为慢性关节炎。关节症状在儿童中可能更为明显。

5、疲劳

莱姆病患者常感到明显疲劳和乏力,即使充分休息也难以缓解。疲劳程度可能从轻度倦怠到严重影响日常活动不等。疲劳可能伴随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等认知症状。这种疲劳症状可持续数周,在疾病后期可能更为明显。如疲劳持续加重,可能提示疾病进展或合并其他并发症。

莱姆病症状多样且非特异性,容易被忽视或误诊。如近期有蜱虫叮咬史或疫区暴露史,出现上述症状应及时就医。预防莱姆病的关键是避免蜱虫叮咬,在户外活动时应穿长袖衣物,使用驱虫剂,活动后及时检查全身皮肤。如发现蜱虫附着,应使用镊子垂直拔出,避免挤压蜱体。确诊莱姆病后应遵医嘱完成全程抗生素治疗,避免疾病进展为晚期并发症。恢复期应注意休息,保持适度运动,增强免疫力。

蒋卫民

Q: 莱姆病是一种怎样的疾病?

A:

莱姆病是一种由伯氏疏螺旋体感染引起的自然疫源性传染病,主要通过蜱虫叮咬传播,典型表现为游走性红斑、发热、关节痛等症状。

1、病因与传播

莱姆病的病原体为伯氏疏螺旋体,主要通过硬蜱属蜱虫叮咬传播。蜱虫叮咬人体时,螺旋体随唾液进入皮肤并扩散,潜伏期通常为3-30天。高危人群包括野外工作者、露营者等接触蜱虫栖息环境者。

2、典型症状

早期特征为叮咬部位出现游走性红斑,呈环形扩散伴中心消退,多伴随流感样症状如发热、头痛、肌肉酸痛。未经治疗可能进展至播散期,出现多发性红斑、面神经麻痹、心律失常或关节炎。

3、诊断方法

诊断需结合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血清学检测包括ELISA法筛查和Western blot确认试验。早期皮损处可进行PCR检测或暗视野显微镜找螺旋体。

4、治疗方案

成人首选多西环素片口服,儿童及孕妇可用阿莫西林胶囊或头孢呋辛酯片。晚期或神经系统受累需静脉注射头孢曲松钠注射液。疗程通常14-21天,严重病例需延长至28天。

5、预防措施

进入草丛或树林时应穿长袖衣物,使用含避蚊胺的驱虫剂。户外活动后需彻底检查全身皮肤,发现蜱虫需用镊子垂直拔出。疫区居民可考虑接种莱姆病疫苗。

莱姆病早期规范治疗预后良好,但延迟诊治可能导致慢性关节炎或神经系统后遗症。疫区居民出现不明原因红斑或发热应及时就医,避免搔抓蜱虫叮咬部位以防病原体反流。日常保持庭院清洁减少蜱虫滋生,宠物定期驱虫可降低传播风险。

蒋卫民

Q: 莱姆病可以怎样进行治疗?

A:

莱姆病可通过抗生素治疗、对症支持治疗、物理治疗、中医调理、手术治疗等方式干预。莱姆病通常由伯氏疏螺旋体感染引起,可能伴随游走性红斑、关节疼痛、神经系统症状等表现。

1、抗生素治疗

早期莱姆病首选多西环素片、阿莫西林胶囊、头孢呋辛酯片等抗生素。伯氏疏螺旋体对β-内酰胺类及四环素类抗生素敏感,用药需覆盖螺旋体生命周期。若出现中枢神经系统受累,可能需静脉注射头孢曲松钠注射液。抗生素疗程需根据病情分期调整,治疗期间需监测肝肾功能。

2、对症支持治疗

针对发热可用对乙酰氨基酚片缓解,关节肿胀可联合双氯芬酸钠缓释片抗炎镇痛。合并面神经麻痹时需营养神经治疗,如甲钴胺片。严重心脏传导阻滞需临时起搏器支持。所有药物使用须严格遵循医嘱,避免自行调整剂量。

3、物理治疗

慢性关节炎患者可接受超短波治疗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低频脉冲电刺激帮助神经功能恢复。急性期后采用渐进式关节活动训练,水中运动可减少负重关节压力。物理治疗需在康复师指导下进行,每周3-5次为宜。

4、中医调理

湿热瘀阻证可用四妙丸加减,含黄柏、苍术等成分;气阴两虚者适用生脉饮口服液。外敷金黄散可缓解关节肿痛,针灸选取足三里、阳陵泉等穴位。中药需与西药间隔2小时服用,避免相互作用。

5、手术治疗

晚期合并膝关节滑膜增生可能需关节镜下滑膜切除术,严重房室传导阻滞需永久起搏器植入。手术干预仅适用于药物控制不佳的器质性病变,术前需评估螺旋体清除情况。

莱姆病患者应避免蜱虫叮咬,户外活动后及时检查皮肤。恢复期保持适度有氧运动如游泳、骑自行车,饮食增加优质蛋白的鱼类和富含维生素C的柑橘类水果。定期复查抗体滴度与心电图,神经系统症状持续超过6个月需考虑感染后综合征可能。

本周疾病关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