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答:
麻痹性肠梗阻可能由术后肠麻痹、电解质紊乱、腹腔感染、神经系统病变等原因引起,可通过胃肠减压、药物治疗、感染控制、原发病治疗等方式干预。
1、术后肠麻痹
腹部手术后肠道蠕动暂时抑制是常见诱因,表现为腹胀、排气排便停止。建议早期下床活动促进肠蠕动恢复,必要时采用新斯的明注射液、多潘立酮片、莫沙必利片等促胃肠动力药。
2、电解质紊乱
低钾血症导致肠平滑肌收缩无力,常伴肌无力、心律失常。需静脉补充氯化钾溶液,日常监测血钾水平,避免使用呋塞米片等排钾利尿剂。
3、腹腔感染
腹膜炎或腹腔脓肿引发炎症介质抑制肠蠕动,多伴发热、腹膜刺激征。需静脉使用头孢曲松钠、甲硝唑氯化钠注射液控制感染,严重者行腹腔引流术。
4、神经系统病变
脊髓损伤或糖尿病神经病变导致肠道神经调节异常,可能合并排尿障碍。需治疗原发病,配合使用甲钴胺片、维生素B1片营养神经,必要时行肠造瘘术。
麻痹性肠梗阻患者应禁食并配合胃肠减压,恢复期从流质饮食逐步过渡,避免高纤维食物刺激肠道,定期复查腹部平片评估肠管扩张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