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答:
猩红热可能引起肾炎,但概率较低。猩红热相关肾炎属于链球菌感染后肾小球肾炎,通常由A组β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引发,多见于儿童,临床表现为血尿、蛋白尿、水肿等症状。
1、发病机制
链球菌抗原与抗体形成免疫复合物沉积在肾小球基底膜,导致炎症反应。患者可能出现眼睑浮肿、尿色加深,需监测血压及肾功能,医生可能开具氢氯噻嗪、缬沙坦等药物。
2、高危因素
未规范使用抗生素治疗猩红热、存在遗传易感性人群风险较高。建议家长发现患儿出现少尿或茶色尿时及时就医,临床常用青霉素类抗生素联合泼尼松治疗。
3、诊断标准
需进行尿常规检查显示红细胞管型,血清补体C3水平下降可辅助诊断。急性期需限制钠盐摄入,医生可能根据病情使用呋塞米等利尿剂。
4、预防措施
彻底治疗猩红热是关键,发病后2-3周应复查尿常规。家长需注意患儿口腔卫生,避免接触链球菌感染者,出现肾功能异常时需肾内科专科治疗。
猩红热患者康复期应保持充足休息,每日饮水1500毫升以上,定期复查尿常规直至完全康复,出现持续水肿或高血压症状须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