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次播放 时长01:16
81078次播放 时长01:59
58626次播放 时长02:20
59955次播放 时长01:46
67418次播放 时长02:20
57013次播放 时长02:49
65598次播放 时长02:49
58397次播放 时长02:31
刘正新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消化内科
57532阅读
吴海武 赣州市人民医院 消化内科
58391阅读
Q: 得了肠易激综合征怎么治疗
A:
肠易激综合征可通过饮食调整、心理干预、药物治疗、益生菌补充等方式治疗。肠易激综合征通常由胃肠动力异常、内脏高敏感性、肠道菌群紊乱、精神心理因素等原因引起。 避免摄入产气食物、高脂饮食及刺激性食物,增加膳食纤维摄入。胃肠动力异常可能与饮食不规律有关,表现为腹胀、腹泻等症状。 通过认知行为疗法缓解焦虑抑郁情绪。精神心理因素可能加重内脏高敏感性,通常伴随腹痛、排便习惯改变。 可遵医嘱使用匹维溴铵缓解腹痛、洛哌丁胺改善腹泻、聚乙二醇治疗便秘。肠道菌群紊乱可能与感染史相关,表现为大便性状异常。 双歧杆菌、乳酸菌等益生菌有助于恢复肠道微生态平衡。内脏高敏感性常与黏膜免疫异常有关,多出现排便后腹痛缓解。 保持规律作息,适当进行有氧运动,避免过度劳累和精神紧张,症状持续加重时需及时就医复查。1、饮食调整
2、心理干预
3、药物治疗
4、益生菌补充
A:
肠易激综合征部分患者可能自愈,但多数需要长期管理。症状缓解与饮食调整、压力管理、肠道菌群平衡、药物干预等因素有关。 避免辛辣刺激、高脂食物及产气食物,增加膳食纤维摄入可能改善症状。部分患者通过饮食控制可实现症状缓解。 焦虑抑郁等情绪因素可能加重症状,通过心理咨询、正念训练等方式调节自主神经功能,有助于肠道功能恢复。 肠道微生态失衡可能诱发症状,适量补充益生菌或发酵食品可能帮助重建肠道菌群平衡。 腹泻型可选用洛哌丁胺、蒙脱石散等止泻药,便秘型可用乳果糖、聚乙二醇等缓泻剂,腹痛明显时可短期使用解痉药如匹维溴铵。 建议记录饮食与症状变化,避免诱发因素,症状持续或加重时需消化科就诊评估。1、饮食调整
2、压力管理
3、菌群调节
4、药物干预
Q: 肠易激综合征有哪些症状
A:
肠易激综合征的症状主要有腹痛、排便习惯改变、腹胀、黏液便等。症状可能反复出现,但通常不会导致肠道结构异常。 腹痛是肠易激综合征最常见的症状,多位于下腹部,排便后常可缓解,疼痛程度从轻微不适到剧烈绞痛不等。 患者可能出现腹泻型、便秘型或混合型排便异常,腹泻时粪便多呈稀水样,便秘时则排便困难且粪便干硬。 腹部胀满感明显,尤其在进食后加重,可能伴有肠鸣音亢进或排气增多。 部分患者排便时可观察到粪便表面附着黏液,但无脓血,这与肠道黏膜分泌功能紊乱有关。 保持规律饮食,避免高脂肪、辛辣刺激食物,适当进行有氧运动有助于缓解症状,症状持续加重时建议及时就医。1、腹痛:
2、排便习惯改变:
3、腹胀:
4、黏液便:
Q: 肠易激综合征有哪些症状
A:
肠易激综合征的症状主要包括腹痛、排便习惯改变、腹胀、黏液便等,按病情发展可分为早期表现、进展期和终末期。 早期常见间歇性腹痛,多位于下腹部,排便后可缓解,可能伴随轻微腹胀或偶发腹泻便秘交替。 腹痛频率增加,排便后不完全缓解,出现明显腹泻型或便秘型倾向,腹胀持续存在,部分患者有排便急迫感。 症状持续加重,可能出现夜间腹痛影响睡眠,严重腹泻导致脱水或便秘引发肠梗阻,部分患者伴随焦虑抑郁等精神症状。 建议记录饮食与症状关联,避免高脂辛辣食物,适量补充膳食纤维,症状持续需消化内科就诊评估。1、早期表现
2、进展期
3、终末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