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禾医生官网

疾病百科

查疾病 找医生 找医院

外耳炎(外耳道炎)

外耳炎

外耳炎概述

外耳炎可分为两类,一类为局限性外耳炎,又称外耳道疖;另一类为外耳道皮肤的弥漫性炎症,又称弥漫性外耳炎。正常的外耳道皮肤及其附属腺体的分泌对外耳道具有保护作用,当外耳道皮肤本身的抵抗力下降或遭损伤,微生物进入引起感染,发生急性弥漫性外耳道炎症。如病人有全身性慢性疾病,抵抗力差,或局部病因长期未予去除,炎症会迁延为慢性。外... [详情]
  • 发病部位在哪里?
  • 应该挂什么科?耳鼻喉科
  • 有什么典型症状?耳痛、耳鸣、听力减退、小耳、耳后淋巴结肿大、耳核肿痛、乳突炎、耳道流脓
  • 应该做哪些检查项目呢?头部CT、耳鼻咽喉CT
  • 这样的病症传染吗?该病不具有传染性
  • 高发人群?所有人群

相关视频

更多

相关语音

更多

相关文章

更多

相关问答

更多

王利一

Q: 外耳炎用药疼痛加剧的原因

A:

外耳炎用药后疼痛加剧可能与药物刺激、感染加重、过敏反应、操作不当等因素有关,需根据具体原因调整治疗方案。

1、药物刺激:

部分滴耳液含酒精或酸性成分可能刺激炎症黏膜,表现为用药后短暂灼痛。可更换为氧氟沙星滴耳液、氯霉素滴耳液等温和剂型,严重时改用硼酸酒精纱条局部填塞。

2、感染加重:

真菌性外耳道炎误用抗生素会加重感染,伴随瘙痒渗液。需停用原药物,改用克霉唑滴耳液,联合口服伊曲康唑,同时清理耳道分泌物。

3、过敏反应:

新霉素等成分可能引发接触性皮炎,出现耳廓红肿脱屑。应立即停药并使用地塞米松软膏外涂,必要时口服氯雷他定抗过敏。

4、操作不当:

过度掏耳或滴药过冷可损伤耳道,加剧原有炎症。规范操作需将药液温热至体温,滴药后保持患耳朝上5分钟。

治疗期间避免耳道进水,忌食辛辣刺激食物,若72小时无缓解或出现听力下降需及时复诊调整用药方案。

姚俊

Q: 外耳炎的主要症状都有哪些

A:

外耳炎的主要症状包括耳道瘙痒、耳痛、耳道分泌物增多和听力下降,严重时可伴随发热或淋巴结肿大。

1、耳道瘙痒

早期表现为耳道轻微瘙痒,可能因潮湿环境或异物刺激引起,需保持耳道干燥,避免抓挠。

2、耳痛

进展期出现持续性钝痛或刺痛,咀嚼时加重,可能与细菌感染有关,可遵医嘱使用氧氟沙星滴耳液缓解。

3、耳道分泌物

黄色或白色脓性分泌物增多,伴有异味,常见于真菌或细菌感染,需用硼酸酒精溶液清洁后局部用药。

4、听力下降

终末期因分泌物堵塞或炎症扩散导致传导性听力减退,伴随耳闷胀感,应及时清除耵聍并抗感染治疗。

避免游泳时耳道进水,发作期间忌辛辣食物,若症状持续超过3天或出现面部肿胀需立即就诊。

张立红

Q: 得了外耳炎需要如何解决

A:

外耳炎可通过保持耳道干燥、局部用药、口服药物、手术治疗等方式解决。外耳炎通常由细菌感染、真菌感染、耳道损伤、过敏反应等原因引起。

1、保持干燥

避免耳道进水,游泳或洗澡时使用防水耳塞,用吹风机低温档吹干耳周水分。生理性因素引起的炎症通常通过干燥护理可缓解。

2、局部用药

氧氟沙星滴耳液、克霉唑乳膏、氢化可的松新霉素滴耳液等局部药物可针对性治疗感染。细菌性外耳炎多伴随耳痛和渗液,真菌性感染常见耳痒和鳞屑。

3、口服药物

头孢克洛、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伊曲康唑等口服药物适用于严重感染。可能与糖尿病或免疫力低下有关,表现为发热或耳周淋巴结肿大。

4、手术治疗

耳道成形术或脓肿切开术适用于反复发作或伴有解剖异常者。长期慢性炎症可能导致耳道狭窄或听力下降。

治疗期间避免掏耳,忌辛辣刺激食物,症状加重或出现面部麻木等并发症需立即就诊。

张立红

Q: 得了外耳炎治疗方法有什么

A:

外耳炎可通过局部清洁、抗生素滴耳液、止痛药物、手术引流等方式治疗。外耳炎通常由细菌感染、真菌感染、耳道损伤、过敏反应等原因引起。

1、局部清洁

使用生理盐水或医用双氧水轻柔清洗耳道,清除分泌物和痂皮。避免使用棉签深入耳道,防止加重损伤。

2、抗生素滴耳液

细菌性外耳炎可选用氧氟沙星滴耳液、环丙沙星滴耳液、氯霉素滴耳液。真菌感染需改用克霉唑滴耳液等抗真菌药物。

3、止痛药物

疼痛明显时可短期使用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或双氯芬酸钠。严重肿胀可配合糖皮质激素类滴耳液减轻炎症。

4、手术引流

耳道脓肿形成时需切开引流,合并恶性外耳炎或骨髓炎需行清创手术。糖尿病患者出现坏死性外耳炎需紧急外科干预。

治疗期间保持耳道干燥,避免游泳或淋浴进水,忌食辛辣刺激食物,定期复查至症状完全消失。

本周疾病关注排行